活动专栏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概况 > 活动专栏 > 正文

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原创作品《姥姥的田》参加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录制工作

发布日期:2022-09-16 16:03 点击数:

8月24日,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、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东北秧歌)传承基地师生前往沈阳音乐学院,携原创东北秧歌作品《姥姥的田》圆满完成“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”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录制工作。本届活动由辽宁省教育厅与吉林省教育厅、黑龙江省教育厅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同举办,将在党的“二十大”召开前,在四省电视台播出。

 

 

《姥姥的田》参演花絮

《姥姥的田》参加录制精彩瞬间

接到演出通知后,基地师生积极开展演出准备和排练工作。作品编导、排练教师、辅导员和参演学生假期提前返校,快速调整状态、恢复体能,备战演出录制活动。《姥姥的田》编导,基地特聘教授王小燕更是特地赶来,不辞辛苦地指导学生练习动作。

《姥姥的田》排练瞬间

本次参加录制活动得到了来自学校、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。排练期间,学院领导特地来到排练厅进行慰问,向参加活动的师生再次强调本次参加录制工作的重要性,指出:“本次《姥姥的田》参加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录制工作,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,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继续传承东北秧歌、绽放人文风采”。在讲话中,学院领导为学生们加油打气,叮嘱师生录制期间一定做好防护措施、确保安全,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党的“二十大”召开。

学院领导慰问师生

师生出发前合影

原创剧目《姥姥的田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东北秧歌)传承基地开展传统东北秧歌传承发展的成果。参加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录制工作,既是吉林省教育厅对于本作艺术品质和思想内容的肯定,也对基地传统文化传承、保护、传播、弘扬工作具有重大意义。未来,基地将在坚持促进传统东北秧歌文化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,不断推出优秀成果,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、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做出贡献。

除作品《姥姥的田》外,吉林省参演的节目有:吉林大学小合唱《龙耀东方》、长春师范大学舞蹈《原点·信念》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舞蹈《长白鼓魂》。敬请大家期待!

《姥姥的田》作品简介

一顶草帽,映衬出姥姥的辛勤耕耘,阳光的暖意和额头的汗水在“她们”与姥姥的对话中淌入心田;一捧稻谷,诉说着田野间飞舞的秋日金黄,饱满的稻子也是“她们”对姥姥的回馈;春夏秋冬,秧苗由青到黄,姥姥的人生百转也映射在“她们”的生长之中;在那黑土一方,姥姥的歌谣久久回荡,在春风的轻拂下“她们”仿佛又回到姥姥的怀抱。

《姥姥的田》是由长春人文学院出品的原创东北秧歌女子群舞。作品由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、吉林省文联副主席、吉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王小燕,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系主任、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东北秧歌)传承基地主任张万励,以及青年编导王艺盟共同创作。《姥姥的田》紧扣现实主义农村题材,以东北地区传统“袖头秧歌”为素材,通过主要人物“姥姥”和拟人化“秧苗”的形象塑造,描绘了东北田间的生动场景,以“姥姥”与“秧苗”牵绊的一生的叙事性展开,见微知著的呈现出黑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群体图景,对于人与自然“哺育”“反哺”的和谐相生、勤劳奉献的劳动精神、以及中华农耕文明“黑土文化”中的广大人民所共有的精神情感和人性进行关照和传达。

作品从稻谷的主观视角看待“姥姥”劳作的一生,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,借稻谷生长循环的规律诠释姥姥的生命成长过程,也将亲情寄托在“她们”与姥姥之间,以此塑造出东北乃至中华大地上农耕文化内人民的典型形象。在韵散兼具、层层铺垫的诗性表达下,作品将“姥姥”的一生进行片段式铺陈与“蒙太奇”式的衔接,在人物形象剪影的展现中体物写志,书写出黑土地上的生命篇章。

(供稿:音乐舞蹈戏剧学院 审稿人:姜玉发)